阅读:0
听报道
竞争经济体之前,贸易摩擦是常态,美欧、美日之间,都存在严重的、持久的贸易摩擦。贸易摩擦不会阻挡一个国家的崛起,除非这个国家自己不争气。
前文(《中美经贸摩擦(一):历史的必然》)说到,中美经贸摩擦不是某个人的一时兴起,而是一场酝酿已久的冲突。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是必然要发生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本文是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我们来回答三个很多人都很关心的问题:
一、贸易摩擦有意识形态色彩吗?
二、贸易摩擦会很快解决吗?还是会拖很久?
三、贸易摩擦会阻挡一个国家的崛起吗?
这些问题都很大,很难回答。怎么回答呢?还是以史为鉴,从历史资料中寻找答案。在历史上,美国和很多国家都有贸易摩擦,其他国家就先不说了,重点看看美国和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贸易冲突。我们都知道,欧盟、日本都是美国重要的盟友。我们一向认为,美国、欧盟、日本,都是一伙的,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有很深的渊源。
经济上,二战以后欧洲、日本的重建,美国就帮了很大的忙,通过马歇尔计划、道奇计划,给了不少的援助。而且,美国和西欧主要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军事防务上共进退。美国与日本也通过《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结成日美军事同盟。所以说,美国和欧盟、日本的同盟关系,是很深的。
尽管如此,在贸易问题上,美国却屡屡与欧盟、日本发生冲突。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历史。
二战后,美国经历了一段经济快速增长的领跑期,二战之后的前十年(1946-1955),是风平浪静的时期,合作是主要形态。可是到了1950年代后期,随着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苏、发展,形势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到了1971年,美国的贸易收支转为赤字,也就是从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这样一来,美国人不干了,就开始频繁挑起与欧盟、日本的贸易摩擦。
我们先来看美国与欧盟的贸易摩擦。表1整理了美国与欧盟之间主要的冲突,这个表比较长,内容比较多,有兴趣的读者自己慢慢细看。概括一下,美欧贸易冲突有三个特点:
1. 美欧贸易摩擦发生了很多轮,从1964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数一数大的摩擦就有8轮,小的贸易摩擦还有很多。
2. 每一轮贸易冲突都不是一下子就解决的,而是要反复磋商,短则一两年,三四年,长的要七八年。
3. 美欧贸易冲突涉及的商品很多,包括小麦、牛肉、香蕉、钢铁、铝材等等,覆盖面很广。
这些简单的历史梳理告诉我们,贸易摩擦与盟友关系其实没有多大关系。美国和欧洲这么好的关系,还是要隔三差五搞个贸易摩擦。国际关系中有一句话,国与国之前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句话来自19世纪英国首相,帕默斯顿勋爵(Lord Palmerston),1848年3月1日在下议院的讲话)。国内讨论中,有不少观点把意识形态扯进来,认为这是意识形态之争,其实既没有根据,也没有帮助。
看完了美欧贸易冲突,我们再来看一下美日贸易冲突。表2整理了美日贸易摩擦的历史脉络。你可以看到,从195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198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持续了将近40年,共进行了8轮(巧了,刚才整理的美欧贸易摩擦也是8轮)。到了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迈入长期的停滞(也就是常说的失去的20年),美日贸易摩擦才逐步缓和。
具体说,从1968年到1996年,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美国先后对日本的纺织、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电信等领域发动贸易调查,挑起贸易摩擦。美国挑起贸易摩擦的方式,往往是发动贸易调查,或者威胁贸易报复,逼着日本政府就范。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很眼熟?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这次贸易摩擦,其实是完全相同的套路,先是贸易调查,再是抬高关税。目的呢?无非就是逼迫中国政府接受他们的条件。
那么日本政府是怎么应对的呢?总结起来,有六种做法。这里我敲一下黑板,有六种之多。日本政府,也真是不容易。
第一种,是限制出口。采取“自愿限制出口”,或者贸易数量管理的方式,限制日本自己的出口。这个做法,在纺织、钢铁、家电等产品的摩擦中用过。
第二种,是扩大进口。通过取消国内关税(如汽车)、开放国内市场(如电信)等方式,扩大日本自己的进口,努力实现美国的贸易平衡。这种做法,在汽车、电信等行业用过。
第三种,是对出口美国的产品进行价格管制、设定美国产品在日本市占率指标。这种做法,在半导体行业用过。说实在的,设定美国产品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这个有点计划经济的味道了。
第四种,是为了规避关税和汇率风险,日本汽车、家电厂家选择直接赴美投资。这种做法短期有效,但是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会进一步引发投资领域的摩擦。
第五种,是通过汇率大幅升值,抑制出口,增加进口,从而改善“美国”的贸易平衡。注意,是日本改变自己的汇率,改善美国的贸易平衡。1985年的《广场协议》,和1987年的《卢浮宫协议》,都是属于这最后一种。
第六种,是应美国要求,调整自身经济结构,改变自身经济政策,从而改善“美国”的贸易平衡。1989年的《日美结构性障碍协议》属于这一种。
仔细看看表2,我们发现,美国对日本的贸易摩擦,是伴随着日本的全产业链的。日本的纺织业起来了,就对纺织业发动调查。钢铁行业起来了,就对钢铁发动调查。到后来,依次是彩电、汽车、半导体、电信,再到后来干脆直接干预日本的政府采购,汇率政策。可以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调查,贯穿着日本产业升级的全过程,也贯穿着日本经济政策的方方面面,包括贸易政策,政府采购,汇率政策。说实在的,人家的事情,我们不好指手画脚,但是作为旁观者,我还是觉得美国霸道了一点。
这个霸道在《日美结构性障碍协议》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这个协议说白了,就是说日本的经济结构有问题,需要按照美国的思路去改正。比如说美国觉得日本的储蓄率高了。其实,很多经济观察家都认为是美国的储蓄率太低了,是美国有问题。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和美国的低储蓄有关。美国不批评自己的储蓄率低,反而要指责别人的储蓄率高。这背后的依据,无非是屁股决定脑袋。
再说了,储蓄率是日本的国民决定的,是日本千家万户的选择,美国怎么好意思对这个事情也要指手画脚,对日本的1.3亿居民指手画脚?这个是有点霸道了。人都想过好日子,日本人也想高消费,可是你能一下子把日本变成美国吗?千年的历史形成的社会结构,是山姆大叔一句话就能改的吗?这个是有点过于霸道了。
霸道归霸道,这些政策抑制了日本的崛起了吗?完全没有。我们都知道,二战后日本经济一片废墟,但是很快就开始起飞,并且一路快速增长,直到1990年泡沫破灭。到了1968年,日本就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87年,日本超越苏联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90左右,日本的人均GDP曾一度超过美国。1995年的时候,日本人均GDP达到43440美元,当时美国也就28782美元。
所以,日本的经济是很成功的,美国发起的一轮又一轮的贸易摩擦,并没有能够阻止日本的经济奇迹。今天的中国,也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中美贸易摩擦,还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中国经济真的停滞了,甚至倒退了,一定不是因为美国,而是因为我们没做好自己的事情。
今日要点
1. 在竞争经济体之间,贸易摩擦是常态。美欧、美日虽然是亲密伙伴,战略盟友,但是经常发生贸易摩擦。
2. 贸易摩擦不会一劳永逸地解决,而是会反复发生。美欧、美日之间都发生了很多轮贸易摩擦,贯穿着1950年代以来的历史。可以说,贸易摩擦和贸易一样常见,要消灭贸易摩擦,除非消灭贸易。
3. 贸易摩擦不会抑制一个国家的崛起。美日之间发生了很多轮贸易摩擦,伴随着日本产业升级的全过程,但是依然不能阻挡日本崛起,日本照样成为高收入国家。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