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武汉疫情把城市的复杂性再次摆在我们面前。城市是一张网,每个人都在网中央。当我们说城市很复杂的时候,依然低估了城市的复杂性。城市是有机生命体。我们对城市依然理解很少,就像我们对生命理解很少一样。
 
1 城市的骨骼:基础设施
 
要理解城市的发展动力,我们不妨先想一想城市的结构,一想之下会发现很复杂,复杂的超乎想象,需要很多的分工协调。下面这张图显示的是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城市的地铁网络规划图,其中很多都已经建成,有一些是在建,还有一些是规划。这密密麻麻的线路,看起来就像是密密麻麻的蜘蛛网。
 
而且这还只是城市网络的一小部分。地铁网只是地下交通,地上交通网络更加复杂,比地铁要复杂很多。而且,交通网络还只是城市网络的一部分,供电也是一套网络,供水、供暖、供气、排污都是一套套的网络。比如说供水,还要区分生活用水,污水,雨水,一下子就是三套网络系统。城市网络系统之复杂,由此可见一斑。世界上所有大规模的城市,都是建立在一套庞大而复杂的基础设施网络之上的。
 
粗粗划分,任何一个上了点规模的城市,都要有六大系统:1)供水、排水,包括自来水、雨水、污水三大系统;2)能源,包括电力、能源气、供暖;3)交通系统,包括道路与停车、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铁路、机场、港口等等;4)通讯系统,包括邮电、电信;5)环境系统,包括环卫、环保、绿化;6)防灾系统,包括消防、防洪、抗震等。这六大系统中,有的你很容易看见,比如道路、通讯、水电煤卫,有的你不容易看得见,比如防洪、抗震这样的防灾系统。在稍微大一点的城市,这六大系统缺一不可,否则这城市无法运转。
 
城市基础设施网络,不仅复杂,而且昂贵。比如说地铁,修地铁的成本是很高的,一公里要5个亿,地质情况复杂的甚至要10个亿以上,修完了还要运营和维护,没有运营和维护就没有人,就变成地下藏污纳垢的地方了。账面上看,世界上很多城市的地铁都不赚钱,靠财政补贴维护。那么,如何修成这昂贵的地铁,又如何运营和维护呢?
 
秘密在于人口的密度和流量,以及背后的经济活动的密度和流量。一条地铁线,如果有很大的客流量,就说明这个地铁是被需要的,地铁的成本就可以通过这个流量来分摊掉。这个分摊不仅仅是地铁票,还包括地铁沿线的资产的升值。
 
比如,地铁沿线特别是地铁口的房子会很贵,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和税费,很容易筹集到大量的资金。再比如,地铁站出口附近,是客流量大的区域,有客流就有商业,这些商业的区位好,利润大,租金和税费也就高,这也是政府的收入来源。
 
所以,像地铁这样昂贵的基础设施,只有在较大城市、有足够客流量的城市才能负担得起。没有人口就没有流量,昂贵的支出就无法分担。比如说在农村,修了地铁没几个人坐,其实就是白白浪费了。对于人口密度低的农村而言,公交车、小汽车是更合理的交通方式,可以满足农民进城的需要,成本低很多。而且,农村通往县城的公交车的班次不会太多,主要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客流量,这个车的成本无法覆盖,或者利润太低不愿意持续运营。班次少的意思,就是农民要卡好时间,需要的时候不一定有车,也就是牺牲时间和便利。这个没有办法,因为随时满足交通需求的成本太高了,只能权衡成本和收益。
 
地铁的例子告诉我们的核心意思,是人口和经济密度的重要性。没有人口和经济的密度,地铁这样的基础设施就是不可行的。从这里引申,其实城市是一种成本分摊模式。地铁这样的基础设施是好东西,可以便利地提供准时准点的交通。可是好东西不一定能负担得起,只有人多的地方才负担得起,因为其成本可以分摊出去。
 
不仅是地铁,世界上很多好东西,都很贵,都需要分摊成本。举个例子,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进好的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好的学校不仅是漂亮的教室、办公楼、运动场,更重要是好老师,这些都很贵的。好老师不仅是自己学识好,还要认真、努力、负责,喜欢教学,只有这样教学质量才能提高,这就需要提供很好的激励,包括收入上的激励。不提高教师的光明正大的收入,提高教学质量就是一句空话,逼着教师们去走偏门。
 
那么,怎么样才能创办、运营、维护一个昂贵的学校?还是需要分摊成本,需要很多的学生,而且是有支付能力的家庭的学生。如果学生没有支付能力,就需要政府给予补贴。可是政府自己是不挣钱的,政府收入只能靠税费,而只有经济活力好的区域税费才会好,才能负担得起财政补贴。这样一看,你就明白为什么好的学校都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了。在国外,好学校都在富人聚居区,其实是一个道理。
 
不仅学校,医院、剧院、体育设施、高级商场等等这些人们喜欢的好东西,都是很贵的,都需要人口和经济密度的支撑。小城市即便能修建起来,也运营不好,维护不好,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口和经济流量。在人口稀疏的农村,这些东西更是想都不敢想。
 
2 城市的器官:功能机构网络
 
进一步问,有基础设施网络就行了吗?还不行的。你想,北京城的统计常住人口有2000多万,实际的常住人口可能高达3000万左右,这么多人如何生活在一个城市里?要知道,这比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比如说,著名的北欧五国,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都是大名鼎鼎的国家,但是人口都不到千万,其中冰岛人口只有32万左右。
 
这就要有一套功能机构网络,人们才知道办什么事情到哪里去。这样的机构,包括政府 、治安 、医院、学校、银行、企业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城市分支机构,履行各种职能,形成一套功能机构协同网络。
 
刚才说的两套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和功能机构网络,集结成城市的一套很复杂的系统网络。而且,这两套网络是互相促进、交互生长的,没有一套网络,另一套网络也建立不起来,建起来也无法维持。
 
有了这个骨架会怎样呢?城市的骨架之上,生长出来的是精彩的文明,我管他叫“众生协作,各得其所”。各种各样的人,医生、白领、科学家、演员、艺术家、政府官员、各种职员,都可以在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安身立命。只要你愿意努力,就可以找到机会。城市成为人类文明的容器,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包容性。
 
这种包容,还体现在低端人口的吸纳上。城市只有高端人口是不行的,还要有低端人口,还要有做家政的、做餐饮的、做保安的、送快递的,这里面离开谁都不行的,都会带来不方便。我们现在政策取向有一条,叫城市升级转型、产业转型,似乎高大上的城市就不需要低端人口,这是完全错误的,一个健康的城市一定是要什么人都有的。所谓高端人口,就是需要别人服务的人口。所谓低端人口,就是提供低端服务的人口。
 
在城市的复杂网络上,需要各种更样的人,而且这个网络越复杂,创造的就业机会就越多。因为大家都是分工协作的,你在这里你有需求,你的需求就创造了别人的就业。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许多新的需求是会出现的。你看快递这个东西以前是没有的,到美国都没有这么发达的快递行业。离开了这么多快递小哥,那么多喜欢网购的人,该有多么不方便,商家也很不方便,成本会高很多。
 
这样看来,城市就像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是可以生长的。基础设施网络是骨架,功能机构网络是器官,芸芸众生是细胞。骨架、器官、细胞互相依赖,共同构成了城市有机体。城市文明的生长,依赖于这个有机体各个部分的健康活力。
话题:



0

推荐

徐远

徐远

446篇文章 15小时前更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融学副教授。现世读书人,北大教书匠,身隐于闹市,心遁于远方。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