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产业升级,与美国形成竞争关系,发生贸易摩擦是正常现象,以后会成为常态。
 
中美贸易摩擦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是2017年8月18日,美国发动对中国的301调查。到了2018年3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301调查报告。当天,根据这份报告,美国总统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实际上,301调查是美国发动贸易摩擦的重要武器,对欧盟、日本都经常使用。
 
今天的梳理,我们想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301调查?
 
第二,301调查符合当今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也就是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吗?
 
第三,美国为什么发动对中国301调查?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301调查?这个301,指的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的第301条。后来美国的贸易法有很多变化,但是这个条款一直保留了下来,并且不断扩充。根据这个法律条款,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可以对美国贸易伙伴国家发起调查,调查贸易伙伴的不公平、不合理、有歧视性的法律、政策或者做法。
 
这里我停顿一下,敲一下黑板,大家注意一下,这是美国的机构,根据美国自己的法律,对别的国家发起调查。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这和我们惯常的处理国际冲突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通常,两国有冲突,会提交到一个中立的国际机构,进行协调和仲裁。对于贸易问题,这个组织就是世界贸易组织(WTO),WTO有专门的贸易争端协调和仲裁机制。可是美国不喜欢这个仲裁机制,要绕开单独行动,不管国际法,硬要利用国内法律管辖其他国家,也就是通常说的长臂管辖。
 
说实在的,这个有点儿霸道。我们大家都很难想象,中国反过来用中国的法律,去调查美国的事情。但是呢,美国是最大经济体,市场大,又是当今世界的领导者,法治规则也相对健全,其他国家既不想放弃美国市场,更不想惹来美国的制裁,也只能忍气吞声。比如说日本,面对美国的多次调查,基本采取的是逆来顺受的做法。很多年的逆来顺受之后,日本终于熬成高收入国家。成功是成功了,但是看起来真的很憋屈。
 
说完了这个概念,我们来看看301调查的历史。自从《1974年贸易法》颁布以来,美国发动了125次贸易调查(其中122次已经结束,3次还在进行中),其中116次发生在1998年之前,只有9次在1998年以后。为什么之后变少了呢?因为这个不符合WTO的规则。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的时候,WTO的争端解决组织(Dispute Settlement Body, DSB) 特同时成立。1998年11月,美国的301调查被欧盟提起WTO诉讼,认为其违反WTO通过DSB解决贸易争端的规则。2000年,WTO专家组报告判定美国301条款调查与WTO规则不相符。因此,美国多次公开保证301调查会通过WTO多边机制来解决争议,并承诺不在无WTO授权下采取单边报复措施。此后,美国很少发动301调查。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美国的301调查,是不符合WTO规则的,美国自己也是承认的。尽管如此,美国在1998年之后还是发动了9次,现在还有3次正在进行中,包括对中国的这个调查。
 
图1统计了美国对各个国家发动301调查的次数。你会发现,大多数调查,并不是针对所谓敌对国家的,而是针对欧盟、日本这样的美国盟国。根据统计,依据301条款,美国对欧盟(包括欧盟前身欧共体)共发动了27次调查,对日本发动了16次调查,连对最亲密的盟友加拿大,也发动了11调查。其他与美国特别友好的国家或者地区,像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巴西、阿根廷,也都被调查了很多次。
 
这就说明,这个301调查,是一个贸易调查,与一个国家/地区的贸易有关,与国家竞争有关,但是与其他事情,比如意识形态等等,不一定有必然的关系。你看这个韩国、中国台湾地区,都是很小的经济体,不可能对美国造成什么威胁,更谈不上地缘政治的威胁,也被多次调查。所以说,看待这个301调查,不要动不动就扯上意识形态,既没有根据,也没有帮助,只会把事情弄复杂。
 
 
那么美国对中国发动了多少次301调查呢?一共6次。而且其中的4次,是在1991-1996年,也就是中国加入WTO之前。在中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美国对中国发动了的301调查,一共有两次。
 
中国加入WTO之前的4次查,都是针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后以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告终。客观而言,这几个协议,对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进步,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你看之后的十几年,从1996年到2010年,这个调查再也没发生过。
 
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美国一共对中国发动了两次301调查,一次是2010年,针对的是中国的新能源,最后以中方修改补贴标准告终。另一次是2017年8月,就是现在引起贸易摩擦的这一次,到现在还没有解决方案。
 
经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可以知道,这个301条款并不是特别针对谁的,更不带任何意识形态的色彩。对中国的调查次数,远小于欧盟、日本、加拿大这些美国的亲密盟友,甚至小于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仅仅和印度、阿根廷差不多。说了半天,你一定奇怪我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一点?其实就是为了把不必要的因素分离掉。这个贸易就是贸易,竞争就是竞争,除非有证据,不要把不相关的因素扯进来,扯进来不利于我们把问题看清楚,只会把事情弄糊涂。
 
在贸易伙伴之间,因为贸易赤字、关税、配额、反垄断、汇率、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限制等等,很容易产生分歧。大家都想让贸易条款对自己更有利,这样就会发牢骚,耍脾气,然后坐下来谈判,重新调整贸易条款,这是很正常的。你看美国和欧洲、日本摩擦了这么多年,也没有成为敌人,依然是贸易伙伴。所以,对于贸易摩擦这事,不用大惊小怪,更不要惊慌失措,也不宜用“贸易战”这样充满硝烟的词汇,于事无补。
 
那么,话说回来,为什么这次美国对中国的调查这么严厉,贸易摩擦这么严重呢?原因很简单,概括起来有两条。
 
第一,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之间的关系,逐步从互补变为竞争。
 
以前,我国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像纺织品、服装、玩具、塑料制品等等,美国不太生产这些产品,乐于从中国进口,价廉物美。现在,我国产业不断升级,慢慢对美国的企业形成了竞争关系,这时候摩擦必然会越来越多。
 
比如说,中国的大飞机C919还没有拿到适航证,但是已经拿到了800多架订单,已经对美国的波音公司形成了威胁。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金额最大的商品,就是波音飞机。你想想看,商用飞机这样的产品,是综合了当今各种尖端科技,从材料到控制,从空气动力学到尖端发动机,是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能制造大飞机了,就说明综合工业水平已经非常好了。这时候,中美在经济领域的关系,就不再是互补,而是竞争了。
 
再比如,中国的华为,在通讯设备行业已经具备了世界竞争力,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了美国公司。华为在和西门子、爱立信等国际巨头的竞争中,至少是处在同一等级上。最近美国对于华为公司的禁运,从侧面说明了华为的技术至少是在很前沿的位置上。根据华为总裁任正非的说法,华为的5G技术比美国领先2-3年。如果这样的话,就难怪美国对于中国的公司,对华为耿耿于怀了。
 
不仅华为,很多中国公司已经意识到电子、半导体、芯片等尖端行业的巨大潜力,并且已经在这些行业有了一些积累,开始了巨大的投入。在这些科技含量很高的领域,都会和美国慢慢形成直接的竞争。中美的竞争态势,会越来越明显。唯一的不确定性,是恶性竞争,还是良性竞争。如果能够把竞争限制在良性范围内,不形成恶性对抗,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第二个原因,与中国的整体体量有关。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虽然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6,但是GDP总量已经是美国的2/3,在不远的将来,很可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这样一来,就导致中美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换个角度看,如果中国是个小国家,这种竞争就不会这么激烈。
 
比如说,新加坡的人均收入有接近6万美元,和美国差不多,但是新加坡只有500多万人,在发展也只有很小的体量,最多和美国的几个公司有竞争关系。所以,美国和新加坡之间就没有激烈的竞争,更谈不上对抗。
 
中国不一样。中国有全球最多的人口,第二大的经济体量,中国已经完成了初级的和中级的工业化,正在向高级的工业化迈进。中美之间的全方位的竞争,是未来全球关系的基本面。看到这一点,就不会对中美摩擦大惊小怪了。
 
今日要点
 
1. 所谓301调查,是美国根据自己的法律对贸易伙伴发起的调查,并不是客观中立的报告,而且有明显的单边色彩。在多边贸易框架下,应该是通过WTO的仲裁机制,或者其他多边体制,解决解决贸易争端。
 
2. 美国发动301贸易调查,主要是针对有竞争关系的贸易伙伴,比如欧盟、日本、加拿大,并没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
 
3. 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中美经济的互补关系,转化为竞争关系。再加上中国的体量大,中美竞争会很激烈,中美发生贸易摩擦,是正常现象,以后会成为常态。
话题:



0

推荐

徐远

徐远

446篇文章 15小时前更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融学副教授。现世读书人,北大教书匠,身隐于闹市,心遁于远方。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