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中美贸易战真的开打了吗?双方背后的底牌各自是什么?事态进一步的发展会是怎样的?
今天讲一讲这两天讨论得热火朝天的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其实,看到这么多的讨论,我想到了《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美国时间3月22日下午12:45),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启动“301条款”,准备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增加征收关税,涉及的商品多达600亿美元。
6个小时后,北京时间上午7点,中国商务部宣布,准备对来自美国的部分产品加征关税,涉及的商品达到30亿美元。
这一来一往两件事,相差短短几个小时,被解读为美国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而中国也迅速回应。“贸易战开打”、“中国反击” ,这样的标题,成为很多财经媒体的头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这样的新闻和评论刷屏了。美国和中国的股市,也大幅下挫。
那么,在喧嚣的讨论之后,你一定想知道事情的真相,特别是,贸易战真的开打了吗?双方背后的底牌各自是什么?事态进一步的发展会是怎样的?今天我就来简单地回答这些问题。
1 合作博弈是中美贸易的主旋律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贸易战真的开打了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稍微看一下事情的细节。俗话讲,魔鬼都在细节里,不看细节,容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先来看美国。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记者会上,反复强调一件大家早已熟知的事情,就是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特别是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占到美国赤字的一半左右(2017年美国贸易赤字为8000亿美元,按照美国的口径对中国赤字为3750亿美元,按照中国口径为2760亿美元)。特朗普的公开诉求,是中国减少贸易顺差。他想采取的措施,是责令有关部门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关税。
不过,这个收税开始了吗?还没有。实际上,总统只是责令商务部门在15天内制作出征税的清单,清单上商品的金额可能达到600亿美元。所以,这是个预备动作。而且,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在记者会上,多次表示在和中国高层进行接触,希望达成新的贸易协议。请注意,这不是臆测,这是美国总统在公开记者会上的公开表态。所以,美国的这个贸易制裁行动,还是为了谈判,并没有真要翻脸的意思。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在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中美贸易往来如此密切的背景下,中美爆发大规模贸易战,必然是两败俱伤,对谁都是损失远远大于好处。大家无非是在博弈的过程中,在寻求谈判的筹码。用哈佛大学前校长,也是美国前任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的话讲,中美的合作,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命运。国际经济贸易的大形势如此,谁也无法改变。
再来看中国。中国商务部发布的反击措施,其实不是直接针对当天美国的行动的。你看,美国宣布的是600亿美元的商品的关税计划,而中国公布的仅仅是30亿美元的反击措施,两个数据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事实是,中国的反击,直接针对的是3月8号美国对中国钢铁和铝产品的增税措施,涉及的产品金额达到27亿美元,税收金额达到4亿美元。中国的反击措施,涉及的商品金额为30亿美元,税额为6亿多美元。一来一往,在一个数量级上,符合礼尚往来的基本原则。
所以,中国的反击,并不是针对当天早些时间美国启动的“301条款”的可能的税收行动,而是针对半个月之前的美国对中国的税收措施。总体上看,中美之间只是在试探,在博弈,在寻求博弈的筹码。目前来看,说爆发贸易战,为时过早。更为准确的表达,是中美之间发生了又一次贸易摩擦。事态的发展,有待进一步观察。尤其是,双方高层官员,都公开表示了谈判和对话的立场,事情依然存在很大的变数。
2 贸易摩擦背后的政治博弈——美国选举
刚才说的是第一个问题,有没有爆发贸易战。现在来说第二个问题,双方的底牌是什么?更直接地问,美国启动可能的贸易制裁,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
有人说是为了知识产权保护,证据是美国对中国商品可能的征税清单,主要是针对高科技产业,包括高性能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等。但是,你仔细想一想,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目前并不强,出口数量很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些也不会是中国出口的主要领域。所以,这份清单,看起来更多是象征性的意义,美国借这份知识密集的产品清单向中国施压,既占领了谈判的有利位置,其实也保留了谈判的空间。
从这个清单也可以看出,二者根本不匹配。怪不得有人调侃说,从这份清单看,美国完全是个农业国,而中国完全是个高科技出口国,两国的剧本似乎拿反了。其实没有拿反。首先,中国的清单不是针对美国这次的贸易制裁。其次,美国的这份清单,是花了心思制作的,专供谈判和扯皮用,美国得了面子,中国不伤里子,留下了足够的谈判空间。
换个角度来看,细心观察特朗普总统的人都知道,高科技企业一直都不是特朗普总统的基本盘,这位总统也没有这么强的动机去保护高科技产品的利益。这份精心制作的制裁清单,更多的是象征意义。那特朗普的底牌在哪里呢?
作为代表共和党的总统,特朗普最在乎的还是今年的中期选举。大家都知道,特朗普作为一个争议很大的总统,倘若不能在今年的中期选举中取得优势,那么不仅后面的政策推进会很困难,连任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甚至可能会受到弹劾。所以,特朗普总统的这番贸易制裁的行为,其实是为了兑现两年前选举时的承诺,讨好选民,为中期选举做准备。理解了特朗普总统的底牌,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做出了这样一份看似奇怪的制裁清单。
3 贸易摩擦是未来中美合作博弈的常态
第三个问题,未来的剧情,会如何演化?要回答这个问题,既需要简单翻一下历史,以史为鉴,也需要准确把握目前的局势。总结一下,有两个要点需要注意。
第一点,美国在历史上发动了无数次所谓的“贸易战”,“贸易战”可以说是一种常态。根据统计,美国从1974年以来,仅仅依据“301条款”,就发动了上百次针对贸易伙伴的调查,平均每年超过两次。
而且,绝大多数贸易调查,并不是针对俄罗斯或者中国这样的国家,而是欧盟、日本、加拿大、韩国这些经济盟友。比如说,对欧盟的调查达到27次,对日本的调查达到16次,而对中国的调查一共6次。从这个角度看,贸易摩擦就是贸易摩擦,并没有太多的意识形态的考虑。
更准确地说,“贸易战”其实不是战争,更多是贸易摩擦。贸易伙伴之间,因为关税、配额、垄断、汇率、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限制等等,很容易产生分歧,大家都想贸易条款对自己更有利,这样就会时不时发发牢骚,耍点脾气,然后坐下来谈判,重新调整贸易条款。你看美国和欧洲摩擦了这么多年,依然是紧密的贸易伙伴。所以,对于贸易摩擦这事,不用大惊小怪,也不需要剑拨弩张。
第二,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中国的企业和美国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地展开竞争,贸易摩擦将不可避免。以前,我国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像纺织品、服装、玩具、塑料制品等等,美国不太生产这些产品,乐于从中国进口,物美价廉。现在,我国产业不断升级,慢慢对美国的企业形成了竞争关系,这时候摩擦必然会越来越多。
比如,中国的大飞机C919还没有拿到适航证,但是已经拿到了800多架订单,已经对美国的波音公司形成了威胁。再比如,中国的华为,在通讯行业已经具备了世界竞争力。中国也已经意识到半导体、芯片行业的巨大潜力,开始了巨大的投入。在这些领域,都会和美国形成直接的竞争。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中美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贸易摩擦也会越来越频繁。美国曾经和欧盟、日本以及加拿大之间爆发的贸易摩擦,大概率会发生在中美之间。对于这一点,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平和、理性地对待。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