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预测回头看。2012是中国经济下行周期的开始,当时预测基础设施设资仍是增长最大动力,从过去几年情况看,确实如此。
 
本文成于2012年8月21日
 
2012年的经济形势,可谓“内忧外困,远近交困”。国际上,欧美经济低迷,发展中经济增速迅速下降;国内,短期GDP增速下滑到8以内,企业利润大幅下滑,投资增速下降,处于内生性紧缩的边缘;与短期问题比,长期更令人担忧,经济结构调整收效甚微,人口老龄化迅速到来,长期增长潜力下降。站在2012年,或许注定要选择一个方向,不仅要解决短期问题,还要解决长期问题,为未来的发展积累能量。
 
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要素投入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素投入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相对给定,可以较快改变的是劳动力和资本。
 
劳动力方面,这两年我国的适龄劳动人口总量增速迅速放缓,已经接近于零增长,很快就会变成负增长。所幸的是,劳动力不仅看数量,还要看质量。三十年经济增长的成果,不仅是直接的经济产出,还培养了劳动力大军,特别是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增长了见识,锻炼并积累了工业技能和城市生活技能。怎样让这些人进一步融入城市,进一步积累技能,是未来劳动力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倘若这些人四五十岁便被迫回乡,则不但是他们自己的损失,也是全社会的巨大损失。
 
 
资本方面,资本的积累靠投资,工业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在2000年以来一直不低,且处于上升趋势,相应的投资增速也一直不低,且投资占GDP的比重也一直很高。但是在2012年,企业利润显著下降,投资回报大幅下滑,产业投资面临一个方向的问题,往哪里投资取决于未来的产品需求,短期看起来不是很明朗。比如说出口,国际经济较为低迷,出口的增长空间看起来不敢乐观。再比如内需,虽说未来增长大面上靠内需,可是哪里机会大现在也说不大清楚。再加上各方面的不确定性,企业也都在犹豫当中,短期的产业投资增速不会太快。
 
产业投资外,还有一块就是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公路、铁路、下水道、排污系统、通讯设施、公共绿化等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共同特征,是可以促进其他要素提高生产率。 比如说,一条质量良好的道路,可以节约汽车的油耗、时间,可以减少轮胎的磨损。运输的时间和财务成本降低以后,相关企业的成本降低,利润提高,会扩大生产,增加对上游产品的需求,同时降低对下游厂商的定价,拉动上下游企业的产出和利润增长。再比如地铁,干净舒适的城市地铁,可以大幅减少城市拥堵,减少人们的通勤时间。这可不是小事情,财富终究由人们的双手创造,节约人们的时间,就是减少浪费,也就是创造财富。
 
基础设施帮助提高其他要素生产率的这一特征,就是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基础设施还有另外一些特点,比如投资金额一般较大,周期较长,资金回收较慢,这些特点共同决定了基础设施投资往往由政府来组织完成。比如说城市下水道,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可是下水道能够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不大,私人企业很难一家一户去收钱修下水道,因而修建的激励不足,因而下水道一般由政府来组织修建。其他基础设施也有类似的特征。这里不是说私人部门不能修基础设施,可是倘若私人部门不能内化所有收益,或者内化的成本太高,那么就会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基础设施的提供也就不足。
 
大量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往往是不足的,马来西亚、泰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家的基础设施存量远小于欧美发达国家。看来不仅私人部门投资激励不足,政府的投资激励也不是很足。想来也不难理解,基础设施投资本来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这世界上愿意栽树的人本来就不多。加上一些工程的决策和管理效率不高,招致批评,还有一些工程存在腐败,即便好的工程也不得不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包括舆论压力,所以除非决心很大,往往也就算了。
 
 
基础设施不足的后果,其实比想象的严重得多。二战以来,很多国家,比如马来西亚、泰国、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都先后经历了经济起飞,可是这些国家从1980年左右开始都先后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停滞,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至今没有能够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不能不令人叹息。经济发展是复杂的问题,停滞的原因当然也很多,但是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基础设施都很落后,这应该是经济不能继续增长的一个重要瓶颈。
 
经济发展的早期,可以靠要素投入,靠动员以前闲置的劳动力,靠增加投资。可是要素积累毕竟有一个极限,而且要素的边际产出是递减的,堆砌要素的难度越来越大,效果也越来越差。粗放型的增长以后,还是要靠提高要素生产率,而不是一味靠要素的积累。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依赖于技术进步,依赖于生产组织效率的进步,也依赖于基础设施。倘若基础设施很落后,交通、运输、物流、通讯遭遇瓶颈,那么即便有先进的技术,也无法运用,要素生产率无法提高。
 
反观经济持续增长,迈入高收入国家的经济体,比如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基础设施都很发达,与欧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倘若回到1990年代,则亚洲四小龙的成就更加令人欣慰,因为当时对他们的前景其实也有很多担忧,主要的依据就是他们的增长主要源于要素积累,而非生产率提高。事后看来,这些国家保持了持续的经济增长,成为高收入国家。能够持续增长的原因当然很多,基础设施好只是其中一个,可是倘若基础设施成为瓶颈,要素生产率无法提高,持续的增长是难以实现的。
话题:



0

推荐

徐远

徐远

449篇文章 67天前更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融学副教授。现世读书人,北大教书匠,身隐于闹市,心遁于远方。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