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本文成于2015年3月。
27年的等待不仅漫长,而且等来的并非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一次谨慎的试探,应该说只是农地入市的“一小步”。令人不解的是,试点已经进行了将近20年,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何还要一试再试?再退一步讲,试一试也无妨,为何如此谨小慎微?拖延的成本难道就不是成本吗?
日前, 全国人大常委员会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三十三个试点县(市、区)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下放宅基地审批权、提高被征地农民收益比例的试点。试点自公布之日(2015年2月27日)起实施,到2017年底结束,为期接近三年。
至此,被十八届三中全会列为“重中之重”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入操作阶段。试点的重点,是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即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使用权可以“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千呼万唤的农地入市,终于迈出了一步。若想知道这一步有多么漫长和曲折,不妨简要回顾一下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
1987年12月,深圳土地的“第一拍”,揭开了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序幕。4个月后,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在第十条中加了一句话:“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宪法的修订带着浓重的“倒逼”色彩,急促配套法律的出台。8个月后,《土地管理法》修订,规定:“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2年后,国务院在1990年5月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为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提供了法律依据。
从1988年修宪,到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有法可依”,仅仅用了两年。相比之下,农村集体土地的转让,则等待了漫长的 27年,等来的还只是一个“试点”。其间,1998年的《土地管理法》修订,更是明确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正因为这个规定,这次试点要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说白了,就是和试点冲突的有关法律在试点区域暂停适用。
27年的等待不仅漫长,而且等来的并非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一次谨慎的试探,应该说只是农地入市的“一小步”。可以入市的农地要是“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是“存量”的,其实就是已经存在的“乡镇企业”用地,大量的农村公益用地和农村宅基地并没有被允许试点入市。
令人不解的是,既然是试点,限于规定的小范围内,风险是可控的,步子何妨大一点?这样至少可以发现问题多一点。而且,一试点就是三年,进一步的大举措,可能要等到三年后了。更悲观的可能,是这个试点方案又把农地入市改革延后了三年。
更何况,农地入市的尝试,早就在各地展开了,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早在1996-1997年,江苏苏州和浙江湖州就获准开展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试点,允许集体经济组织以出让、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实行土地有偿使用。企业以有偿方式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亦可以转让、抵押。这些试点取得明显效果,吸引了投资,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盘活了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节约了耕地,扩大了农村集体的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组织。而且,农村建设用地市场由“地下”转为“地上”,利于管理。后来,福建古田、河南安阳也加入试点行列。
试点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受现行法律和制度约束,企业用土地使用权到银行抵押普遍遇到困难,只有地方信用社可以提供小额抵押贷款,但这根本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2005年,广东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放开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苏州、湖州、广东等地的经验表明,农地入市需要全局的推动,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从这个角度讲,这次在选定的试点区域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是吸取了以往试点的经验,是一个进步。令人不解的是,试点已经进行了将近20年,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何还要一试再试?再退一步讲,试一试也无妨,为何如此谨小慎微?拖延的成本难道就不是成本吗?
农地入市到底难在哪里?根子还在利益分配上。现行体制下,农地不能直接参与城市化建设,必须通过“征地”程序变成“国有土地”,再由政府卖给各类开发商。政府一手低价买地,一手高价卖地,“空手套白狼”,收入颇丰。据统计,近年来卖地收入占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差不多三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面对这么大的利益,各级地方政府怎么会轻易拱手相让?
客观而言,“土地财政”对城市化融资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也要看到,征地制度滋生腐败,地方政府和各路能人醉心于“空手套白狼”的买卖,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城市建设盲目“铺大饼”,对未来的城市化进程留下很多难题,负面效应不可小视。“土地财政”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其成本主要由相对贫穷的农民承担,劫贫济富,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从根本上不利于经济结构改善,甚至可能会造成社会动荡。
目前,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4%,很多地方已经形成“鬼城”,土地城市化远超人口城市化,粗放式的城市化已经难以为继。这种情况下,征地制度再不改革,后果难以想象。倘若这次农地入市试点最终久试不决,实际上为征地制度的继续存在赢得了三年时间,就只能让人仰天长叹了。
不难想象,三年后城市化率应该接近60%,快速城市化阶段基本结束,征地成本进一步上涨,城市的大饼进一步铺开,征地不仅无利可图,而且总量上大大萎缩,自然而然也就寿终正寝了。于是,这一次试点,实际上是成功帮助征地制度吃完了最后一口蛋糕。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