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工作长年受各界高度重视和关注。随着年初“一号文件”的发布,中央已连续14年聚焦“三农”,每年均有不同主题,今年的文件和往年相比,既有延续,也有一些新的变化。两会期间也会有许多提案关注三农问题。
 
如何激活“沉睡”的农村土地资源?农村金融为何不够便利?如何看待非法集资向农村蔓延?海外网财经对话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融学终身教授徐远,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徐远认为,“三权分置”的提法出现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是一个清晰的信号,是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一个突破口。银行等金融机构可在农村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引导农民从正规渠道进行理财。
 
1.激活土地资本 推动规模化经营
 
秘鲁经济学家德索托的名著《资本的秘密》中说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很穷,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资本,而是因为他们的资本在“沉睡”。这里的资本包括不仅包括资金、劳动力,还有土地等要素。一些地方出现农民进城打工后农田闲置甚至抛荒的情况,似乎印证了这个观点。
 
对于如何激活土地资本这个问题,徐远特别注意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适度规模经营”和“三权分置”两个词。徐远说,三农改革最后是要拉动农村致富,这需要促进要素在条件允许的地方流转,加强规模经营。
 
“背后这个道理很清楚,因为一个人种1亩地肯定是很穷,一个人10亩地也不富,一个人种100亩你就不穷了。按一亩地一年净利500块钱算,100亩有5万块钱。如果你有200亩那就10万块钱。所以最后如果一个农村的经营如果可以上了规模,那农民穷的问题就摆脱掉了。”
 
徐远说,认真解读“适度规模经营”,应该是因地制宜,能大则大,不能大尽量适度做大,所以适度这个词是对应各种可能性,照顾全面,以免执行走偏。
 
怎么才能达到规模经营?徐远提到,今年的一号文件出现一个新词“三权分置”。他补充道,三权分置就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分离。以前是承包经营权,如今把经营权分出来,就可以推动土地流转。村民有多余的地可以给给村里人种,也可以给外面人种。这就容易推动土地连片耕种,一家本来三四亩,通过流转,可能扩大到几十亩,甚至几百亩,方便机械化操作,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2.严防非法集资 丰富农村理财渠道
 
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这也是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出现,并放在推动“农村金融创新”章节的突出位置。这与非法集资乱象向农村蔓延的现状有密切关系。这些案件手段繁多、受害人数多、涉案金额大,有些涉案金额高达几千万甚至上亿元。
 
有人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农村金融发展滞后,银行网点和ATM机过少,村民存、取款不方便,让非法集资和诈骗人员找到可乘之机,导致一些资金流入非法机构。
 
徐远对此并不完全认同。他说,银行是否设网点、设ATM机要核算收益成本,依人口密度和经济容量而定。非法集资向农村蔓延首先是因为一些农民经济宽裕了,有闲钱可以投放到金融理财领域。对风险性,绝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拿自己的钱投出去大家是很小心的,知道有可能收不回来。但银行的储蓄回报率低,1%多一点。有些人就会冒点风险,把一些钱给一些企业和个人,对方允诺的回报率可能是银行定期的好几倍或更多,这样诱惑力太大。
 
有些人被欺骗,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一些非法机构做了过度包装,找专家站台,甚至专家都是有政府背景的。老百姓信政府,特别是在农村,这样的话就信任了这类机构。信息不对称永远存在,要依照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处理。
 
对于防控非法集资现象,徐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近几年我回老家发现镇上银行也出售理财产品,也有四五个点的收益,那么比以前只能活期存款就好很多。如果说正规银行给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资产品,收益率能到4%、5%,那些非法集资他就不投了,因为风险高。如果其他地方说有百分之十几,他可能还会投一点进去。最后,还是个风险收益的问题。”
 
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收益率越来越高,越来越规范,农民觉得安全,回报率还好,这样就会改善,不会轻易陷入金融诈骗的困局。徐远强调,“你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农民的钱有地方去。”同时,政府和社会可对农民加强宣传教育,提升金融知识,提高防骗意识。
 
本文首发人民日报海外网
 
话题:



0

推荐

徐远

徐远

445篇文章 123天前更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融学副教授。现世读书人,北大教书匠,身隐于闹市,心遁于远方。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