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收到魏尚进教授寄来的《寻找经济最优解》,几乎是一口气看完。说实在的,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不是因为书中提供了“最优解”,而是有感于作者一直在寻求。
 
魏尚进教授是我的学术前辈。初识魏尚进,是1999年的夏天。那时我在北大CCER念硕士,他是哈佛大学的教授,来北京参加NBER-CCER年会。和很多中国学者不同的是,尚进教授是一个优秀的学术公民,在会议上发言积极,不像中国学者比较安静。这里我并没有贬低中国学者的意思。时至今日,我自己依然比较安静,可能是性格使然。虽然多少有点自责,但却早已和自己和解。但是尚进教授不一样,他和欧美教授一样,讨论非常积极,直抒胸臆,非常诚恳。
 
还记得在当时CCER的机房里,有两句简单的对话。那是1999年,移动互联网还没有诞生,他需要登陆电脑查邮件,我恰好在那里,简单帮手。他问我,登陆是log on还是log in。我忘了当初怎么回答。实际上,我至今也不知道这两个词的区别。20多年后还能想起这个小故事,大概是因为尚进教授的一丝不苟,给我这个青年学生留下了极深印象。
 
这样的印象还有一位美国教授给我留下过。记得是2007年冬天,我再次涉足学术市场,希望从香港回到北美任教。在德州大学Austin面试的时候,随手把大衣放在进门的地方。等面试完离开的时候,发现一位资深教授把我的大衣整整齐齐叠好,并给我递了过来。我至今不知道那位教授的名字,但是这件事却至今难忘。
 
后来在各种会议上,又见过尚进教授很多次。尚进教授的讨论总是很积极,体现了极深的学养和谦逊。对于一个学术共同体而言,其实真需要魏尚进这样的公民,创造正的外部性,用自己的学养启发别人。
 
案头这本《寻找经济最优解》,是尚进教授学术修养的又一呈现。通读全书,我尤其感动于尚进教授对“问题”的追逐。从全球化中的利益摩擦,到世界贸易规则的重构;从人民币汇率的自由浮动,到资本账户的管制和人民币国际化;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全球气候变化;从城市化路径,到居民收入分配;从性别失衡,到家族财富传承。通篇这些话题,无一不是全球和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一不需要我辈继续寻求答案。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重要问题的答案,是学人的追逐,也是学人的宿命。
 
我知道书中大部分内容,取自尚进教授自己的研究,包括和合作者的研究。还有一部分内容,取自他主持的一些学术对话,我自己也曾有幸参与这样的对话。尽管学术色彩很重,却出奇地易读。我自己是做研究的人,知道深入浅出其实很难。其中很多观点,浓缩自国际顶尖期刊论文,处于学术的高山之巅。要立于高山之巅,还要在不同山巅之间穿梭,必须功力深厚,视野宏大才能为之。
 
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些问题还会困扰世界,还会是学术讨论的焦点。尚进教授用他的半生追逐,理清了很多思路,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很高的起点。
话题:



0

推荐

徐远

徐远

445篇文章 92天前更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融学副教授。现世读书人,北大教书匠,身隐于闹市,心遁于远方。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