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每年春节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成本。
 
这几亿人用生命书写的历史大趋势,不应被忽视,而是应该成为政策制定的最大思考素材。
 
武汉疫情出现微弱的缓和迹象,新增疑似病例出现微弱下跌,但是总量依然上升,情况不容乐观。而且,真正的挑战还没有到来。不久之后开始的大规模返城,将是亿级的人口大迁移,将带来更大的防疫挑战。
 
 
疫情是短期冲击,终将过去。借此机会,应该反思一些长期的、底层的问题。让我们从两组简单的问答开始。
 
问:这么大的疫情,农民工会不会不返城?
 
答:不会。
 
问:为什么?
 
答:在家没收入,日子没法过。
 
这两个问题都很简单,全国人都可以脱口而出,而且是秒答。
 
问完简单的,问一个稍微难点的:到底是什么,让几亿人,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这浩浩荡荡的大迁徙?
 
这几亿人用生命书写的历史大趋势,不应被忽视,而是应该成为政策制定的最大思考素材。
 
每年春节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其带来的巨大社会成本。人口在年前、年后的两次单向流动,给运输部门也带来巨大的压力。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目前的户籍制度。就业机会在大城市,但是基本公共服务还在户籍所在地,这种分离给社会治理带来巨大困难,成倍增加公共服务的成本,成倍降低社会治理的效率。
 
根本的解决方案,还是要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要在工作所在地落户。落户的要点,不是给一张户籍纸,给这个没有用,而是要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包括“生老病死”,也就是生育,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等。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是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
 
提供公共服务,不能全部依靠财政,而是要找到可持续的融资模式。羊毛出在羊身上,财政自己不挣钱,最终都来自企业和员工。而且,财政资金总是存在决策效率和贪污腐败问题,使用效率总体上不高。要善于利用市场的力量,提供商业可持续的公共服务,避免增加财政负担。要把财政的钱用在刀刃上,用来提供市场难以提供的公共基础设施。
 
通过整理数据,很多大城市都有百万级的人口还没有回来。比如,根据北京市交通委的数据,春运期间出京人口1000万,目前还有800多万人应该回来没回来(截止2月2日)。人们都知道,这些城市离不开这百万级的流入人口。如果这些人回来找不到工作,就无法生存,就不会回来。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未来的公共服务的投放,指明了方向。这些公共服务,需要大量的投资,也将拉动进一步的经济增长。
表1:主要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其中重庆总面积很大,达到8.2万平方公里,全境人口是流出的,但是城区人口是流入的。
 
目前,中小城市的基本公共设施水平已经很不错,几乎赶得上发达国家中小城市的水平。可是,实际利用率很低,是一种变相浪费。为了维护这些基础设施,还要大量的财政支持。再加上供养的财政人口,维护当地的基本秩序,这些地方的财政负担实际上很重,变成了一种巨大的负担。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把人口转移到大城市,财政也转移到大城市,这样效率高很多,负担小很多。只有这样,财政才可持续,不然财政负担只会越来越重。
 
投放公共服务,要有针对性,提高效率,不能只针对目前的城市人口,还要针对外来人口。比如外来人口最关注的是子女教育问题,要大量提供农名工子女学校,不能让亿万打工人继续寒心。比如住房,城市要建设高质量,小户型的住房,否则这些人买不起。由于农名工能买得起的房子往往比较偏远,一定要增加轨道交通建设,缩减通勤时间和成本。
 
公共服务,不仅是硬件,更重要是软件。教育、医疗,都需要大规模的人才储备。目前我国的高校招生总量很多,但是结构畸形。比如说,2018年本专科新生入学总数达到870多万,其中本科生达到420万,这个总量是很多的,是2001年总数的3倍。
但是如果你看招生的学科专业结构,是有点畸形的。比如说经济类,总数达到92.8万,占本科生比例的22%。作为比较,文史哲加起来,才43万,不到经济类的一半。理科才30万,医学类才29万,都不到经济类的三分之一。数字时代,对基础学科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次的疫情,再次告诉我们医生有多么重要。这样的学科结构,有点让人担心。
 
作为一个经济学的老师,我当然不会说经济学不重要。经济学很重要,应该和文学,历史,哲学一样,成为每个人基本常识性修养。可是经管类招生占总招生的22%,超过文史哲总和的2倍还要多,总是觉得这里面有点问题。作为经济学的老师,我的猜测是,很多经管类学生,以后并不能以此为生,还是要有其他的一技之长。这里面的资源浪费,可能是很大的。
最后,让我们回到武汉疫情。疫情还远没有过去,即将到来的农名工返城,还会是更大的挑战。好几亿人用生命书写的大迁徙,不仅仅是急需面对的问题,更是需要深刻思考的现象。
 
目前的问题,是就业机会和基本公共服务在地理上的不配套,造成社会治理的低效和巨大浪费。不降低这个成本,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就是一句空话。
 
就业机会由产业网决定,很难转移。打破已经形成的产业网,会大幅削弱经济的竞争力,吃力不讨好。相对而言,转移公共服务相对容易,但是要求大力推进户籍和公共服务的改革。而且,这个改革还可以带来巨大的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克服短期困难。公共服务不仅需要硬件,更需要软件。软件包含很多方面,人才、教育是其中的重点。
 
元宵节快乐,阖家平安!
话题:



0

推荐

徐远

徐远

445篇文章 120天前更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融学副教授。现世读书人,北大教书匠,身隐于闹市,心遁于远方。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