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传统农业社会,土地的重要性更显著一些。而在现代社会,劳动的重要性更显著一些。
 
1 土地是“财政”之母
 
不知从何时开始,“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很流行。说来有点奇怪,这本是一句很古老的话,而且是舶来品,源自经济学的祖师爷威廉·配第(1623-1687)。转念一想,也不奇怪。近年来土地这么值钱,各种关于土地价值的说法当然会流行。只要顺手合用,马尔萨斯,配第,都会被翻出来。何况这是古典作家的话,看起来历史久远,很有智慧的样子。
 
图1展示了两组数据,一组是2001年来各年的土地出让金,另一组是各年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来土地出让金的规模已经达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2010年甚至达到了三分之二。考虑到这笔钱地方拿大头,占七成,中央拿小头,占三成,那真是好大一笔钱。说土地是“第二财政”,那是名副其实的。这样一看,土地不仅是“财富之母”,还是“财政之母”。
还有一句话要强调一下。这土地出让金,是不包含在财政收入里面的,是额外的钱。原有的财政收入,对应着各项财政支出,已经有了用途,花起来不顺手的。这额外的钱,可以满足额外的花销,用起来会顺手很多。而且,1994年税改以后,中央财政满当当,地方财政很紧张,地方政府热衷于卖地创收,扩大土地财政,也就毫不奇怪了。
 
“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在当下还有很实在的行动含义。近二十年来,有三亿左右的农村人口进城打拼,入学也好、打工也好,先入学后打工也好,实质上都是“农转非”了。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面临一个问题:老家的地怎么办?在“土地是财富之母”这一智慧的指引下,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地不能丢了”。
 
地不能丢了,意味着众多在城市里打拼的人们,依然眷恋着老家的土地,挣了钱还是想着回家盖房子。那块宝贝宅基地,是万万不能丢的。你看现在拆迁补偿很高的,很多人都因此发了财。家里的承包地,当然也要留着。万一征地,也是好大一笔钱。而且,很多人心理还多少存着一丝念想,万一城里混不下去,还可以回家种地。于是,多少有点“人在城里,心在村里”的意思。
 
“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深得人心,除了直接经济利益的考虑之外,可能和古老的农耕智慧也有关系。长期以来我们都是农耕社会,土地是最宝贵的财富。你看历朝历代,上到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哪个不看重土地?帝王将相开疆扩土,争的是土地,黎民百姓更是把土地作为命根子。无他,二亩薄田,一头耕牛,就是殷实人家了。可不要嘲笑“二亩地一头牛”是“小农意识”,设身处地想一想,在漫长的农耕社会,这是绝大多数人的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的生活状态。能做“小农”,就不错了。
 
看起来,在土地财政大行其道的新情况下,“土地是财富之母” 这句老话获得了新生,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并影响着亿万农村人口的所思所为。
 
2 追本溯源:那还是工业革命的“前夜”
 
要深入理解这句话,不妨追本溯源,看看这句话的出处,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威廉·配第(1623-1687)生活的英国,工场手工业已经是重要的生产形式,英国已经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不过,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当时的工业还是“工场手工业”,还不是“机器大工业”,借助简单工具的手工还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在1765年。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则是在1769年,到1785年才在改良后投入使用。这些,都是配第老先生身后近100年的事情了。
工业革命是一系列的技术革命,并且是和“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因为是“一系列”的革命,并且以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确定工业革命的准确年代并不容易。一般来说,大家认为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是在1760-1850这个区间里。换句话说,威廉·配第生活的年代,英国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夜”。
 
“前夜”这两个字很关键。这里有两层细微而重要的含义。其一,工业生产已经大发展了,英国已经慢慢脱离了农业社会,开始进入工业社会。其实,这是我们知道的文明史上,人类第一次告别农耕主导的文明,其意义可想而知了。时势造英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诞生了古典的经济学。其二,工业革命还没有发生,表征着工业革命的一系列的、连续的科技革命也还没有发生。当时的生产方式,还是传统的方式,工业还是手工业,农业还是传统农业。
 
3 传统农业“传统”在何处?
 
“传统农业”这个词,需要仔细解释一下。传统农业是相对于现代农业而言,其实质,是现代的科学技术还没有开始改造传统农业。品种改良、化肥、机械耕作、产量大幅提升,这些现代农业司空见惯的事情,都还没有发生。传统农业里,也不是完全没有技术进步,但是非常缓慢,产量的提高也很慢。
 
根据1979年经济学诺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的研究,对于传统农业的改造,源于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城市里工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好的工具,研制出化肥、种子、农业机械,这样农业也就进步了。当然,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也依赖于农业的发展。至少,要能提供足够的粮食,并且要释放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这样工业才能发展。这样,就形成了工、农业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工农业良性循环的背后,最重要的是技术进步。工业的发展,无非是生产了很多工业品,包括作为农业生产的投入品的工业品。工业在生产这些产品的同时,也“生产”了促进农业发展的“技术”。比如,农业工具、机械、化肥、种子里面,都包含着农业技术。农业的技术进步,也进一步释放了劳动力,促进工业的发展。而且,农业释放人口,形成了城市工人阶层,也为工业品创造了一个市场。否则,工业没有市场,也不会有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
 
简而言之,在现代经济中,工农业发展是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过程。而在传统农业社会,这种良性循环还没有发生。技术革命还没有发生,农业依然占据着主要的劳动力,工业没有获得长足进步,也不能够反过来促进农业生产。
 
4 马尔萨斯错在哪里?
 
提到传统农业,不能不提一下托马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不管对错,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经济学说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依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本文分析直接相关的是,通过分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可以更清楚看到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差别。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通俗版本,是说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即由一增加到二、四、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而食物是按算术级数增加,如一、二、三、四、五、六、七。这样,人口增加太快,粮食不够吃了,因此产生疾病、瘟疫,甚至战争,人口锐减,这样人口数量才能与粮食供应相平衡。
 
这一理论最重要的基础,是人口增长快于粮食增长。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社会里,粮食的产量增长很慢,这一条是大致正确的,否则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也不会大行其道,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且,《人口论》发表于1798年,当时正值拿破仑在欧洲挑起了战争,死了很多人,粮食不足的情况因此好转了一些,似乎验证了马尔萨斯的通过战争强制减少人口的推论。
 
然而,拿破仑战争以后,马尔萨斯的学说应用到德国,就不符合实际了。当时德国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粮食增加得很快,比人口增长的速度还要快,这样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基础就破产了。生产技术的进步导致粮食产量的快速增加,粮食产量不再成为人口增长的约束,现代农业在这里与传统农业分道扬镳了。
 
传统农业被科学技术改造成现代农业以后,粮食产量增加很快的,粮食已经不再是经济发展和谁会进步的重要约束了。一个重要的证据,是长期来看,世界范围内粮食的相对价格是下降的,二战以来已经下降了差不多一半(详见前文《增加粮食进口,确保粮食安全》)。为何粮食价格会下降这么多?无他,供给超过需求,价格当然下降。
 
5 劳动是财富之父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里,粮食是最重要的产出,没有之一。土地的首屈一指的重要性,就是源自粮食的首屈一指的重要性。而且,农业社会的其他产出,比如棉花、木材、丝绸等,也都是来自土地。在这种情况下,也就难怪有“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说法了。
 
但是,倘若粮食不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约束,这句话还适用吗?土地的重要性当然还是存在的,任何社会都离不开农业。不过,土地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了。以前大家的主要任务是搞饭吃,吃饱饭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生追求。面朝黄土背朝天,是绝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土地的重要性当然也就首屈一指了。在这种状态下,没有土地其他都免谈了。
 
现在的情况很不一样了。农业占全社会的产出比例差不多也就10%,这里面还有粮食价格托底的因素,否则还不到10%。现代社会的产出,主要是工业和服务业,二者加起来在90%左右,而工业和服务业对土地面积的要求是很少的。这样,土地就已经不再是现代经济的最重要要素投入了。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房子这么值钱,你说土地不重要?房子值钱是没错,但是得看是哪里的房子。北京、上海的房子动辄七、八万一平米,县城的房子也就七、八千,到了偏远农村,漂漂亮亮的“别墅”也就七、八百。那你说,房子贵是因为“地”吗?粗看是因为“地”,细看是因为“位置”。
 
买房子的人都知道,看房子最重要的是位置。“位置”值钱,是因为那个位置能够提供的“便利”,比如附近的学校、医院、菜市场、购物中心等等。而这些东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提供了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服务”。而这些服务是主要由人来提供的,土地的贡献并不大。比方说,这些人和设施搬到另一个地方,旁边的房价就会涨起来,搬走地方的房价就会跌下去。看起来,重要的还是“位置”,特别是位置带来的“便利”,而不是“土地”。“土地”能成为“财政”之父,也是因为好位置的土地卖了很多钱,而不是偏远地区的土地。
 
把这一点说清了,就可以引出威廉·配第是的另外一句话:“劳动是财富之父”。其实这两句是在一起的,二者都是半句。在传统农业社会,土地的重要性更显著一些。而在现代社会,劳动的重要性更显著一些。
 
此消彼长之下,现代人应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对于农村人特别重要。倘若土地更重要,当然应该选择固守农村的土地。倘若劳动更重要,当然应该选择能够让自己的劳动获得最高收入的地方。目前看,进城打工是王道,因为比种地收入高多了。倘若既能得到土地的价值,又可以进城打工实现自己劳动的价值,二者兼得,当然是最好不过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土地能够流转,农民就可以带着土地的收益进城。
话题:



0

推荐

徐远

徐远

445篇文章 120天前更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融学副教授。现世读书人,北大教书匠,身隐于闹市,心遁于远方。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