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致辞丨刘守英:历史见证 见证历史

每年毕业季,作为一个教书匠,总想给大家分享一点啥。
今年看到守英老师这个讲稿,觉得很2022,不能再好了,尤其喜欢这句:
“随着知识的获取越来越便捷,一个人的经历和体验所形成的资本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那些大事件对你的冲击、思考和判断往往是根本性的。一个人不经历大事件,就不可能成就大事业。”
毕业致辞丨刘守英:历史见证 见证历史
转自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022年6月24日
亲爱的2022届毕...
每年毕业季,作为一个教书匠,总想给大家分享一点啥。
今年看到守英老师这个讲稿,觉得很2022,不能再好了,尤其喜欢这句:
“随着知识的获取越来越便捷,一个人的经历和体验所形成的资本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那些大事件对你的冲击、思考和判断往往是根本性的。一个人不经历大事件,就不可能成就大事业。”
毕业致辞丨刘守英:历史见证 见证历史
转自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022年6月24日
亲爱的2022届毕...
一个国家降低债务有两种办法,明赖,暗赖,而还钱是不在其中的。
美国5月通胀达到8.6%,是40年新高,市场一片哗然。美联储最新决议,大幅加息0.75个百分点,貌似努力对抗通胀。
在野的“政商学”三栖大佬萨默斯,当然不会放过高光机会,直言美国将不得不大幅加息,并经历衰退。此翁成功预言了本次通胀,他的话当然引起很大关注。
在朝的耶伦、鲍威尔,则声称“衰退远非不可避免,更加不是迫在眉睫”。前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
徐远如是说
徐远如是说
1)每当经济低迷,基建投资就成为重要的政策选项。
2)基建投资可以降低生产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有正的外溢效果,总体上具有合理性。
3)经过20多年建设,基建存量已经大幅提高,未来基建要精耕细作。
4)从2018年开始,基建增速断崖式下跌,与存量增加、结构转型、融资变难有关。
5)公益性质的基建,往往直接回报率不高,理论上需要政府出钱,实践上需要探索有效的融资安排,目前并没有看...
在5月28日晚上的直播,分为三部分:
一、回顾过去2年股市走势,确立熊市的起点。
二、梳理熊市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总结出“五大原因”。
三、展望后市,给出了“2022年A股时间线”,并提示风险。
最后给出的时间线,是综合分析之后,得出的路线图。
严格意义上,时间线不是预测,而是测量未来的坐标系。有了这个坐标,我们就可以心有准备,遇事不慌。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快速找到方向。
时间线不是静态的,在...
孔
还是想追问,财政政策,对长期经济增长一点效果都没有吗?
老
不能这么说。好的财政政策,可以促进长期增长;不好的财政政策,会伤害长期增长。关键是,财政政策是短期周期政策,不是长期增长政策。
孔
不是长期增长政策,症结在哪里?
老
财政资金来源于经济增长,财政的可持续,依赖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
孔
财政可持续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老
如果使用得当,财政资金可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进一步补充...
孔
之前说技术进步靠产业升级,那产业升级又靠什么?
老
靠市场孕育。没有市场力量的持续拉动,产业升级不可能持续。
孔
所以强调的是持续的产业升级?
老
昙花一现的产业升级时常发生,但是没有意义,或者意义很小。
孔
没有意义?
老
经济增长是长期过程,短期靓丽只有波动意义上的意义。
孔
短期靓丽和长期增长矛盾吗?
老
有的矛盾,有的不矛盾,关键看是否可持续,代价是什么?
孔
有时候,为了克服...
孔
如果放松货币,通胀起来了怎么办?
老
目前内需很弱,通胀很难起来;即便起来了,紧缩就是了,不需要为没发生的通胀恐惧。
孔
总觉得货币宽松还是会有问题?
老
不可能完全没问题,政策都有两面,两害相权取其轻。
孔
如何权衡利弊?
老
两个基本原则:(1)对于发展中国家,市场里有很多机会,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效果好,不可照搬发达国家。(2)政策要审时度势,不能一成不变,偏冷的时候要松,偏热的时候要紧。目前...
本文借用先贤对话,解读两会增长目标,致敬先贤。
孔
两会为何定5.5%的经济增长目标?
老
文件原文说了,“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
孔
增速高了就可以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
老
蛋糕做大,民众才有机会。增长是就业的根本,就业是民生的根本,民生是风险的根本。各种转移支付、社会帮扶,是风险爆发之后的补救,不是预防。
孔
预防大于补救?
老
人类喜欢看英雄史诗,但真正的英雄不在剧本里。
...
父母与孩子,是一场漫长的热恋,也是一场漫长的分手。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机,饥渴地从环境吸取营养,父母要做好他的“环境”,不要妨碍他。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真爱你的孩子,就放弃自己天然的主导权,控制权,做好他的背景板。
作为奶爸,最幸福的事,是晚上看着乖乖安睡。均匀的鼾声,帅气的脸庞,遗传了妈妈漂亮的基因,简直像女娃一样。
乖乖4岁了,已经是个大宝宝,不仅顽皮,还有很多主见。作为爸爸,似乎应该开始担心他的...
1月金融数据,总量超预期,但是结构有隐忧。
细节显示,资金大量去了政府主导部门,信贷短期化明显,居民贷款大幅下滑,M1不升反降,存贷款余额增速都在下行。
一个月的数据可能有偶然性,期待后续数据给出更清晰图景。
2022年2月10号星期四,央行公布了1月社融数据,总量远超之前预期。数据一出来,留意了几个市场人士为主的微信群,大家异口同声:这么多钱,去哪里了?谁拿到了?到了第二天,资本市场更是上演了股...
10天前(1月18日)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SIFL)的分享纪要。
文 | 徐远(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
注 | 本文为作者在第173期【鸿儒论道】的演讲 今年的形势特别复杂,特别不好展望。过去几年的形势很清楚,年初都做过比较清晰的判断,今年的形势很不清楚,线索比较多,我就把看到的情况跟大家梳理一下。 梳理之后,我给这个分享起了这个题目:“2022中国经济展望:3+3+3”,简单说是今年的情况复杂,有三重压力、三重目标、三重约束...
《熟经济》是香帅年度财富报告的第三本,也是至今最好的一本。
评价一本书好不好,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能不能读下去。一本书再好,如果读不下去,里面的知识养分我无法吸取,也与我无关。就像再好的武艺,我学不会,其实与我无关。香帅这本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而且不是跳着读。作为香帅身边人,我最熟悉香帅的写作框架和思路,很多内容都讨论过,可是拿起来还是可以津津有味读下去。不仅如此,读完还可以读第二遍。按...
昨天腊八,和几位友人煮酒论道,话题是“从预测到投资,路有多远”。公众号公开明确的预测,已经持续了三年,基于这些预测的实战操作,也已进行了三年。不说废话,不打嘴战,自己真金白银下场,在实战中检验学术功力,是师门传统,也是每年年初做预测的初衷。
幸运的是,这三年的预测大部分对了,市场给机会,业绩也不错。和公开可查的基金业绩比较,这三年的业绩毫不逊色。三年的实战,有一些感悟,自己也复个盘,以做备忘。...
2021年的预判基本应验。展望2022年,经济和政策面临“3+3+3”困局,迷雾重重,更加需要分析框架。2022年的投资,要攻守兼备,更加关注确定性机会。
股市多空交织,存在结构性机会;债市是安全港湾,利率下行利好债券;房价迎来历史性节点,短期进入盘整,风险和机遇并存。
2021年的关键词是“变”,变化的变。之前的趋势不可继续,你必须和历史一起寻找新的方向,新的机遇。
2021,充满希望地开始,意想不到地结束。经济形势如同...